服务热线
0411-82708388
贾岫庄 博士
摘要:中国滑石工业已走过30余年,原料和价格优势是支撑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但这些优势正在弱化。新形势下滑石工业如何超越自我向前发展?本文回顾了滑石工业的发展历程,分析目前面临的挑战、相应对策,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。
图1 1970-2009年的出口数量(万吨)
图1是1970年至2009年滑石出口的数量变化。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:1995年以前增长期;1996-1999年下降期;2000年以后的平稳期。
七十年代初至1995年,是出口快速增长阶段,年均增长率为5.95%,1990-1995年间的增长率达14.5%。1970年出口数量仅为10.49万吨,而1995年则达到159.24万吨,创历史最高记录,出口量占世界同期贸易量的67%。八十年代以来,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滑石出口国。
1996年我国开始实行有偿滑石出口配额管理。出口数量由1995年的159.24万吨骤降到1996年的103.35万吨。首先这是出口配额数量的调控结果,同时也是市场变化的反应。90年代中期以前,大部分中国滑石用于造纸填料。但这部分市场90年代开始快速萎缩。即使在96年不实行出口数量限制,出口也会在96年以后快速下降。90年代以后塑料市场对滑石的需求快速增长,是1995年后中国滑石出口的最重要应用领域和增长点,目前50%的出口市场用于这个领域,另两个重要领域是油漆涂料和化妆品。
出口许可证的有偿使用和招标方式是我国滑石出口的一个重要特点。投标企业资质和招标办法按照《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》及《工业品出口配额招标实施细则》的有关规定。纳入滑石出口配额管理的商品有:
近几年出口配额数量约在61万吨。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,数量减少到40万吨。2010年恢复为61万吨,其中上半年36.6万吨,下半年24.4万吨,共有40家企业具有招标资格并得到相应的出口配额。
图2 辽宁、山东、广西的出口比例,%
图3 2009年辽宁、山东、广西的粉体、原料出口比例,%
图4 2009年辽宁、山东和广西的出口比例
滑石出口的产地主要是辽宁、山东和广西。图2是各省在我国总出口量中所占的比例。总的趋势是,辽宁的出口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,广西的比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,山东的比例比较小而且变化不大。近年来变化逐渐趋缓。图3是2009年滑石原料和粉体的出口比例。粉体辽宁出口数量最大,占55%,广西占36%;原料广西数量最大,占54.3%, 辽宁占30%。图4是2009年辽宁、山东和广西的出口比例。辽宁由94年的61%减少到09年的44.6%, 而广西由96年的21%增加到09年的45.6%。目前辽宁和广西的出口规模相当。辽宁的出口优势在粉体,广西的优势在原料。
我国每年还出口30万吨左右的滑石混合物和绿泥石(滑石含量在50%以下),产地主要是辽宁和山东。滑石混合物一般是指提纯滑石后的尾矿或废弃物,含有不等数量的滑石和其它较大比例的伴生矿。出口市场主要是日本、韩国、东南亚。按照现行的有关规定,滑石含量超过50%的混合物出口按滑石管理,需要出口配额。
国际市场一直是中国滑石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。但近年来,国内市场出现了引人注意的变化。以往国内市场以低档产品为主,用于造纸填料等低端市场,这些市场2000年以来快速萎缩。与此相反,用于塑料、涂料、化妆品方面的中高档产品近年来增长迅速。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每年进口滑石已超过2万吨(图5),即使是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,进口滑石数量和价格和历史顶峰的2008年相比,也没有显著下降(表1),这和世界经济的整体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。表1是2000-2009年进出口价格的比较。进口价格在463-697美元每吨之间,同期出口在110-209美元每吨之间。进口价格是出口价格的3-4倍。
在今后几年内,国内对中高档滑石的需求还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。如果说滑石工业在过去的30年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出口市场,那么今后国内市场的需求将超过出口的拉动。2009年我国在造纸、涂料、汽车和家电、陶瓷的产量都达到了世界第一,而这些市场正是滑石的主要应有领域,市场潜力非常巨大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最主要的消费地区。今后主要的市场增长点在塑料,特别是PP塑料,用于汽车工业、家电和包装制品,年增长率会维持在5-10%。
图5 2000-2009年中国滑石进口数量,吨
表1 进出口滑石中国港口交货价格比较, USD/MT |
||||||||||
年 份 |
2000 |
2001 |
2002 |
2003 |
2004 |
2005 |
2006 |
2007 |
2008 |
2009 |
进口 |
491 |
494 |
468 |
463 |
479 |
505 |
464 |
487 |
697 |
695 |
出口 |
110 |
118 |
122 |
136 |
143 |
164 |
162 |
156 |
226 |
209 |
价格
图6是1994年以来滑石原料和粉体的出口价格。除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,价格一直在增长。2000-2008年的8年间,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为143%,年均涨幅18%;粉体的上涨幅度为89%,年均涨幅11%,远远高于同期其他国家产地的滑石价格上涨幅度。
图6 1994-2009年出口价格,USD/MT
过去我国滑石价格过低主要有五方面原因:
世界市场对白滑石的需求量仍在不断增长,中国的供货能力并没有提高,甚至有所下降,但中国滑石仍将是世界市场,特别是亚洲市场的不可替代的来源。例如,2008年日本进口的滑石94.7%来自中国;韩国进口的滑石95%来自中国。欧美的原料需求近几年无法全部满足。世界白滑石供应紧张今后不可能改变,主要来源仍然是中国。
滑石近年来被列为“两高一资”产品,产业政策有了较大变化,2003年出口退税开始减少,2006年取消全部退税。2009年征收10%的关税,出口数量实行“减量化”政策,出口配额逐年减少。复垦费09年开始征收,资源税的改革已箭在弦上,环境保护将有更严格的要求。
中国滑石价格上涨既是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反应,也是中国滑石生产和出口成本不断增加反应。出口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仍然很大,特别是高档白滑石的原料和粉体。资源税、人力成本,人民币汇率是出口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因素。
可持续发展
中国滑石的产量和出口量下降,价格上涨,供货紧张,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滑石生产国、出口国和消费国,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受到国内外严重关注。
中国滑石过去的所谓高产量是建立在不计后果的掠夺式开采。虽然这主要存在于各地的中小矿山,但其在市场中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,这使得中国滑石的产量远远供大于求,价格一路走低。十五年前中国产世界顶级粉色滑石的价格跌至83美元/吨!情况自2000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经过近20年的开采,大多数中小型矿山已基本枯竭或即将枯竭,中国滑石的产量开始下降,市场价格明显复苏。2005年国家对矿山企业资源进行整合,非法开采得到遏制。在中国的三个白滑石主产地中,辽宁地区的矿山全部民营,山东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,广西的开采井然有序。滑石资源从制度层面得到了有效保护,可持续发展和对资源保护性开发的思路已被普遍接受。今后中国滑石工业会向着健康、平稳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
截止2008年,全国滑石登记的矿区共120个,查明资源储量2.6亿吨,资源量1.38亿吨,基础储量1.21亿吨,储量7515万吨。图7是基础储量的分布比例。中国滑石的优势不但体现在储量和产量方面,而更重要是体现在白滑石的超凡品质方面。没有中国的出口,世界市场对白滑石的需求绝对不能得到满足。滑石是低值矿产品,一般情况下消费以短距离的周边市场为主,但中国白滑石却是例外,即使滑石资源比较丰富的欧美地区每年也要从我国进口25万吨左右的中高档白滑石。中国滑石在亚洲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。在亚洲市场,中国滑石是最主要的供货商,这包括高中低档的全部产品。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,中国滑石的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35%。欧美滑石资源比较丰富,产量之和大于中国,该市场需要的仅是中国的高品质白滑石。
图 7 2008年中国滑石的基础储量分布,%
毫无疑问,我国仍然是滑石资源最丰富的国家,特别是高档白滑石。资源数量完全能满足国内国外的基本需求,在可预见的未来,中国滑石自给有余,出口仍然是其最重要的市场。表2是中国滑石产量估计。目前年产量在200万吨。预计今后5年,滑石工业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调整期,产量会维持在200万吨左右,出口数量60万吨左右。5年后,高档原料的产量会进一步下降,出口量也会相应减少,但微细目粉体的产量和出口量都会有增加。中国滑石工业的寿命保守估计在30年以上,乐观估计在60年以上。
表2 中国滑石年产量,万吨 |
|
|
|
辽宁
|
90
|
广西
|
55
|
山东
|
35
|
江西
|
10
|
其它
|
10
|
合计
|
200
|
产业政策
尽管滑石被列为“两高一资”产品,但它确实是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较低的产品,粉体加工的碳排放在150-800公斤每吨,没有污水、氮化物、硫化物的排放,粉尘使用一般的除尘设备都能有效地解决。滑石用于陶瓷,可降低烧成温度;滑石用于PP填料,同样能节省树脂的使用量。
随着开采年限的增长,原料质量不如从前,开采成本越来越高,资源紧缺的问题突显,可能成为加工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瓶颈。目前辽宁地区的原料价格高于国内其他产区50-100美元,我国滑石原料高于周边国家50-100美元。中国滑石的原料价格优势正在弱化。
滑石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不能再依赖廉价资源,必须依靠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加工和技术优势,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和提高对资源的有效利用。值得高兴的是,中国滑石规模相对15年前缩小了50%,但产值却增长了500%。高端产品的价格由5年前的200-300美元提高到500-600美元甚至超过1000美元。微细目的产量2009年达到13万吨左右。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几十项。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发明数十项。表面改性,粒状,压缩,塑料母粒等众多新产品已形成系列和规模。高端产品的份额正在快速上升,自主品牌也开始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。
我国滑石工业加工水平和规模已经有了飞跃,但原料的紧缺可能制约加工业的发展。现在有必要考虑调整以下三个方面的产业政策、与时俱进,助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:
调控原料的出口数量,鼓励制成品的出口
多年来滑石出口不分原料,初级产品,还是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,一律使用相同的配额。国家在08年底对包括高附加值的所有产品统统加征5-10%的出口关税。图8是滑石原料和粉体的出口比例,30多年来原料的出口比例没有明显的下降,一直在总出口量中占40%以上,1998年高达65%。原料紧缺对加工产业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,多年来分体的出口比例没有显著提高。但另一方面,原料仍然大量出口。我们不得不反思其中政策层面的问题。建议对原料和粉体的出口实行不同的配额管理,实行不同的关税政策,鼓励制成品的出口。
图8 出口原料和分体的比例,%
鼓励对中低档原料的开发利用
中低档原料的利用主要是对滑石混合物的利用。滑石混合物是选矿后的废弃混合物, 滑石含量在30-70%。这部分尾矿,无法经济有效地提纯,没有任何滑石特征,工业上不能作为滑石使用,只能作为一般性的填料,价格低,主要用于造纸填料、低档油漆涂料、农业等领域。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应用领域,滑石和滑石混合物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。
国内市场无法全部消化滑石混合物,出口历来是其重要的市场。2008年4月海关《滑石混合物出口管理公告》,把滑石含量大于50%的混合物全部纳入滑石出口配额的管理范围。虽然滑石混合物被纳入招标配额管理的范围,但配额数量没有相应增加,结果导致配额紧张,价格过高,这进一步放大了配额分配的历史遗留问题。同时,由于配额成本较高,数量紧缺,实际上是堵死了50-70%滑石混合物的出口销路,而这部分在混合物总量中的比例在50%以上。应考虑重新定义纳入出口配额管理的滑石混合物标准,建议将滑石混合物标准由目前的50%提高到70%。
某关区引用商务部和海关总署2008年100号公告,在2010年把含有10%以上菱镁石的滑石混合物或绿泥石视为菱镁石,不允许出口。这个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非常值得商榷。辽宁地区成矿母岩大多是菱镁岩,原矿天然含有菱镁石,中低档产品中的菱镁含量都超过10%。但其中的菱镁石只是杂质而已,永远不可能作为菱镁石使用。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是:今后只能允许高档纯滑石出口,低档混合物只能留在国内使用。这是否有悖于这样政策的初衷?
允许进料加工,利用全球资源
从长远的观点看,丰富的原料和加工能力是我国滑石工业进一步发展的两块基石,缺一不可。但国内原料的紧缺将制约加工行业的投资和发展。近几年中国周边的高档滑石原料比国内在价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,这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下一步我们不但要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我国的资源,更要放眼世界,考虑全球资源为我所用。目前中国对滑石出口征5-10%关税的同时,对原料进口也征3%的关税,不允许来料加工。
中国滑石进入国际市场已有70年的历史,但动因今昔截然不同。如果说当年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原材料的话,那么今天须主动走出国门,则是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,寻求发展空间;下一步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全球资源。没有足够的资源保证,今后行业的发展只能是侈谈。有关政策既要鼓励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内现有资源,更要放宽眼界,开放国外的原料来源渠道。